在中國宋代〝茶碗〞已是普遍而必備的茶具,直至元、明之際,因飲茶方式與習慣轉變,改為崇尚紫砂小壺泡法,茶碗泡法才逐漸沒落而不再受到重視。 ※茶碗泡之特色: ※茶碗泡適合之茶種: 整體而論,以綠茶、白茶及花茶較適合茶碗泡法,例如龍井、白毫銀針、太極翠螺等等。此外,重焙火的鐵觀音、部份普洱茶、陳年烏龍、高山烏龍....。若以茶碗沖泡,也別有一番風韻。 ※如何使用茶碗泡法: ※蓋碗、茶碗泡法小秘訣:
~隨手茶碗---精質泡~
推廣「茶碗泡茶法」,除了要回味中國茶藝一脈相傳的發展,更要化繁為簡,符合現代人的生活方式,簡易隨興而又不失其品味。從茶碗一上手即開始欣賞坏體、釉色、紋樣,到置茶、賞茶,再注水,觀賞茶葉的起伏翻滾、葉形的舒展變化、茶湯淡濃的呈現,最後收斂心神,或單手托碗暢飲,雙手捧碗淺啜,或以茶碗泡茶分盛至飲杯中,均可細細體會茶湯的回饋,而這趟過程都只在一個茶碗中完成。
‧簡便-不需準備整套茶具,沒有繁瑣的過程,而事後的清洗更為容易。
‧健康-茶碗廣口易散熱降溫,茶葉中的單寧質和鞣酸釋出較少,茶湯相對柔順滑潤,比較不會 苦、澀、變酸,且可保留較多的維生素C。
‧自主-一般茶壺泡法,茶湯濃淡全憑主泡者的經驗與習慣,品茗者只能客隨主便;反觀茶碗品茗,自主性提高,可依個人口味喜好,濃淡隨興,更為自在暢意。
‧茶趣-從茶碗本身置茶、賞茶、注水、茶湯顏色、葉形變化、葉底判別..等,完全盡賞眼底。
1.置茶量5~8公克,再視茶碗大小、茶葉特性、個人口味,及預計品茶時間長短來斟酌調整。
2.水溫視茶種而定,以90℃以上開水繞淋碗緣而入,淹過茶葉即停,以茶匙擋茶將第一泡溫潤泡倒入水盂。
3.再注水到7、8分滿,待葉片展開即可品飲。爾後依個人口味喜好、茶質濃淡,可加沖數次。
1.水溫要拉高,以發其香(一般用75℃~80℃的回溫水來泡綠茶,導致茶香發
不出來)且因茶碗降溫快,可免茶熟湯老,以保清馨。
2.每次品飲至尚餘1/3茶湯時,即加注〝開水〞到7、8分滿,並稍延長浸泡
時間,如此,每一泡茶湯的表現,才不致有太大的落差。
- Aug 04 Sat 2007 02:58
茶碗之美入藝境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禁止留言